校內新聞
加強高中心理教育用“心”服務新高考
時間:2018-08-16 22:26 作者: 陳芃芃 來源:未知 閱讀次數(shù): 次
――合肥七中2018年暑期骨干教師培訓之四
2018年8月14日下午,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會議室,合肥所有參訓老師聆聽了一場題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學生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的講座,主講人是華東師范大學的潘曉紅教授。

潘曉紅教授,是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與認識學院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心理學博士,曾在中科院自動化所復雜系統(tǒng)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神經科學成像相關技術的學習和合作研究,現(xiàn)研究方向為親子家庭教育,兒童發(fā)展與教育。

講座伊始,潘教授就拋出三個中學生心理問題的實際案例,生動的案例敘述、科學的心理疏導立刻吸引了所有參訓人員的注意力。潘教授提出,教育者要想培養(yǎng)出心理健康的人,首先要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主要體現(xiàn)在智力正常、情緒穩(wěn)定愉快、行為協(xié)調統(tǒng)一、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適應能力等幾個方面?,F(xiàn)代社會心理健康的標準是:有一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對自我有恰當?shù)恼J識;享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一個樂觀的情緒狀態(tài);有健全的人格;道德心態(tài)的健康;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智力活動正常等。

在詳細介紹了“心理健康”相關概念之后,潘教授又詳細講解了一些高中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潘教授認為,高中生心理發(fā)展的過程中常常自我認同與角色混亂;他們需要感受成功,需要機會來豐富個人經歷,并學會與他人有效地溝通,從而使自己的觀點、想法、情感能夠被他人理解和接受。那么中學教師應該如何應對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呢?潘教授提出,教育的核心策略應該是促進發(fā)展。具體來說,要促進學生潛能發(fā)展、優(yōu)化教育、幫助學生學會控制情緒和沖動、促進建構健康的自我、促進形成健康安全的人際關系等。

潘教授的講座邏輯清晰、案例詳實、分析透徹,不斷引起在場聽眾的共鳴。講座結束后,很多老師把潘教授團團圍住,繼續(xù)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與潘教授進行進一步的交流。七中作為寄宿制高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七中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備受全校上下重視。這次潘教授的講座,為七中骨干教師在新高考背景下對于考生心理疏導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真是不虛此行。相信七中老師們會巧用、活用所學知識,不斷學習,不斷鉆研,將新課改以生為本的理念貫徹到底!
- 上一篇 : 把握新形勢 學習新思想 決勝新高考
- 下一篇 : 為傳統(tǒng)教育搭上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新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