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科研論文
中學生名著閱讀亟待加強指導
時間:2013-12-29 18:24 作者:admin111 來源:未知 閱讀次數(shù): 次
合肥七中 蘇衛(wèi)兵
2000年9月,教育部在新頒的教學大綱中,第一次明確指定中學生必讀30種名著。其中初中部分10種.高中部分20種。調查中學生閱讀名著的現(xiàn)狀.有利于我們對之進行科學的教學與指導。為此,我校指導名著閱讀課題小組于2001年3月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被調查的對象是隨機抽取的合肥市一所重點中學和一所普通中學的初一、高一新生備110名。其中男女生比例為l:l。為保證調查的數(shù)據(jù)真實、可信,我們采用了不記名的問卷調查方式,當堂發(fā)卷。當堂收卷,當場統(tǒng)計結果。
一、調查內容及結果
二、綜合分析
1.閱讀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閱讀以滿足某種需要的內部狀態(tài),是閱讀的直接原因和內部動力。訶查顯示:中學生閱讀名著的動機多從個人的需要出發(fā)。45%的學生認為閱讀名著可以幫助自己寫好作文,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閱讀的功利化傾向;62%的學生選擇了豐富情感、體味人生,表明中學生正逐步走向成熟,甘益關注社會、人生,這與國家倡導中學生閱讀名著的初衷是吻合的。但是,所推薦的名著作為必讀書目。是中學生必須完成的閱讀任務,這卻遠未能引起教師、家長、學生的足夠重視,只有14%的人選擇此項就是明證。中學生的年齡較小,學習任務重,興趣廣麗易變,缺乏恒心,致使他們的閱讀容易盲目隨意、情緒化、追求趣味性.52%的學生選擇。消邋娛樂”項就不足為怪了。所有這些表明,學生閱讀名著的動機還處在自發(fā)狀態(tài),教師、家長等采取一些訓練手段,從外部培養(yǎng)、激發(fā)、強化學生的閱讀動機,既是教育的重要任務,又是學生閱讀動機形成的基本途徑。
2,當學生不存在智力障礙與知識缺陷時,鬩讀動機的有無和強弱對閱讀的影響就變得至關重要。正是因為有52%的學生闡讀名著是為了消遣娛樂,才有47%、32%的人分別選擇隨意型(無特定的閱讀目的)、消遣型(為娛樂而閱讀);12%的人選擇被迫型(教師和家長要求),這與14%的人選擇“完成閱讀任務”的動機大致相當;還有20%的學生選擇“壓抑型”(家長和教師不允許而偷偷閱讀),很可能是想在緊張的課業(yè)重壓下消遣娛樂,或者想尋找自己的情感寄托;大概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癡迷于文學耐沉醉其中。盡管有54%的學生選擇“求知型”,但是在上述狀態(tài)下閱讀名著,所能獲取的知識必然是零散的、少量的,必然會產(chǎn)生阿讀名著收效甚徽的困惑,既不能直接提高寫作能力,又不能間接促進學習成績的進步。
3.62%的學生認為,閱讀名著對提高學業(yè)成績的作用不大,甚至有阻礙作用。由此推知,目前學生的學習和升學壓力仍然很大,學生重視考分甚于重視自我修養(yǎng)。國家的考試制度如果不做一些凋整,名著閱讀的前景將不容樂觀,一味地指責學生存在著閱讀的功利化傾向,也是不太現(xiàn)實的。
4.由于中睡的大多數(shù)家庭目前還不太富裕。讓每一位中學生都買齊30種名著是程困難的。調查顯示:中學生的藏書量較小。我們需要發(fā)揮家庭藏書,班集體、學校、社會的圈收館等多種渠道的作用。為學生閱讀名著提供充足的書源。鮮亮的封面、嶄新的書面、溫馨的書香、沉甸甸的份量,處處都能讓中學生感覺到一種愉悅的力量,這種力量對讀書人是一種奠名的滋養(yǎng),對閱讀名著是一種巨大的促進。
5.我們知道,信息傳播的多媒體化是信息時代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電影、電視、廣播、互聯(lián)網(wǎng)等音像文化制品夾帶奢令人眼花繚亂的信息撲面而來,它們通過虛擬真實性,直接作用于我們的聽黌、視覺,給我們帶來感官的愉悅。相比之下,學生往往感到白紙黑字的印刷文本是如此的枯操乏味。所以,65%、40%的學生最喜愛通過電影、電視劇、電腦游戲來閱讀名著。但是我們知道,白紙黑字的印刷文本與音像文化制品的最大不同便是恒定性和圖式化,他給我們充分的時何邊讀邊思考,他給我們留下廣闊的創(chuàng)造性闡述空間。音像文化制品則正好與此相反,這樣,它就填平了能指與所指之同的距離。學生長期浸染其中。語言感受能力必然退化,再也體會不出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了,再也把握不了文章的深層意蘊。因此,在當代文化語境中.我們一方面娶考慮學生的閱讀興趣,盡量把必讀的名著拍成電影、電視劇,讓他們先直接感知名著,激發(fā)起他們閱讀名著的熱情;另一方面,又不盲目地迎合學生,嚴格要求他們靜坐下來認真閱讀名著.培養(yǎng)他們對自紙黑字的親近感、認同感,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白紙黑字并不是枯燥乏味的。文字同樣是有聲音的、有色彩的、有生命的、有感情的、有思想的,白紙黑字的背后蘊藏著一個極為豐富的世界。文本閱讀的價值是永遠不可取代的。
6.90%、37%的人最喜歡閱讀小說、散文,而只有16%、20%的人選擇了詩歌、文學評論。這種狀況,一方面是由中學生大腦中各自不同的知識結構、審美情趣、閱讀動機決定的,另一方面是由名著各自不同的閱讀難度、閱讀趣味造成的。閱讀詩歌、文學評論等,對讀者原先已有的各種知識、經(jīng)驗、趣味、素養(yǎng)、動機、鑒賞能力等都有較高的要求。不少學生在平時的課本中較少學習,而在課外又很少接觸,大腦中缺乏一定數(shù)量的相關知識儲備,同化、轉化文學作品中內容的能力較弱,閱讀起來感到比較困難,逐漸喪失了閱讀興趣。因此,在名著網(wǎng)讀的指導過程中,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幫助中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梳理、補充,以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并根據(jù)學生不同學年的知識結構特點和閱讀名著的任務要求。師生共同討論分析。擬定一份三年的名著閱讀計劃,合理搭配各種類型的名著??茖W安排各學年的閱讀任務。
7.只有2%的人選擇最喜愛閱讀文盲文。是我們始料未及的。這表明,當前中學生普遍存在著一種“文化快餐”式的閱讀心理,他們不再有“花阿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閑情逸致,不再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幽思遐想.失去了讀古文時從生澀到感嘆的快感,失去了因細細咀嚼古書中人物思想情感而產(chǎn)生的共鳴。
8.盡管耳前中學生的學習任務比較繁重,但80%的人仍然認為有時間閱讀名著。這是令人欣慰的??墒?4%的人每天讀書的時間低于40分鐘,這又說明學生并沒有很好地利用時間來讀書.他們寧愿沉溺于肥皂劇、卡通漫畫、電腦游戲,閑坐中打發(fā)時問,也不愿坐下來認真地讀幾頁書。這表明在督促、激勵學生利用點滴時間閱讀名著的方面,我們的力度可以加強、應該加強,甚至有必要先在課內安排閱讀名著的時問,直至學生養(yǎng)成讀書習慣后,再逐漸放到課外白讀。
9.90%的學生只是偶爾寫或從來不寫讀書筆記,他們讀名著只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收效必然甚微.有人便感慨“讀書沒用處”。筆者曾就此進行了個別訪談,中學生不寫讀書筆記的原因大致如下:(1)時間緊,無時間寫。(2)怕麻煩。(3)寫了也不看,收效不大。(4)追求情節(jié)而忽略了其他。(5)沒有養(yǎng)成寫筆記的習慣。(6)不知怎樣寫等等。而l0%經(jīng)常寫讀書筆記的同學,其作文水平、閱讀能力、進步速度等都遠遠高于其他同學.他們因從中嘗到了甜頭而樂此不疲,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實踐早已證明,“不動筆墨不讀書”確是讀書的經(jīng)驗之談,它是強化記憶、訓練思維的好方法,是積累知識、練習寫作的好途徑,是治學嚴謹、勤奮刻苦的精神情操的體現(xiàn)。指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應是名著閱讀指導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10.關于讀書交流,出現(xiàn)了一種非常奇怪的現(xiàn)象:64%的學生希望安排讀書交流課.卻只有10%的人愿意在全班交流。這反映了我們的中學生,一方面希望有自己交流的時空,另一方面叉存在普遍的怯場,對自己的交流表達能力很不自信。究其原因,(1)中國的課堂教學多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演講的機會太少,得到訓練的機會更少,因而沒有形成必要的演講技能;(2)有的學生平時讀書不認真.又不愿寫讀書筆記。對所讀的內容記憶模糊或空白。沒有交流的材料,巧嘴難“說”無“米”之炊;(3)學生當眾交流的機會太少.對自己的課堂發(fā)言、公共場合的演說潛能還沒有充分發(fā)現(xiàn)或挖掘,讓其處于“休眠”狀態(tài),但又覺得自己平時課下的交流船力尚可。敢有4l%的人選擇了。說不準”項。我們認為。讀書的方法可以借鑒.讀書的喜悅應該分享,讀書的迷惑需要辨析,讀書的偏差必須糾正,讀書的成果盡量發(fā)表。所有這些,都要求學生有機會多多交流讀書信息。同學之坷、師生之間、長幼之間互相討論交流,能構建起一種閱讀名著的興趣場和信息場。而且,讀書交流課集聽、說、讀、寫、思、表演諸種能力于一體,是訓練中學生諸種能力的最好媒介。因此,安排讀書交流課是指導名著閱讀中重要的一環(huán),不可或缺。勢在必行。79%的人并不反對安排讀書交流課,_只要教師引導正確,就一定能激發(fā)起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讀書心得的信心。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把個人的讀書筆記整理成一篇篇文章,積極向斑報、校報、各級報刊雜志投稿,在更大范圍內交流、爭鳴。社會各級刊物也應該積極為中學生開辟園地.為中學生閱讀名著播蕊吶喊,指點迷津。引導爭鳴。
2000年9月,教育部在新頒的教學大綱中,第一次明確指定中學生必讀30種名著。其中初中部分10種.高中部分20種。調查中學生閱讀名著的現(xiàn)狀.有利于我們對之進行科學的教學與指導。為此,我校指導名著閱讀課題小組于2001年3月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被調查的對象是隨機抽取的合肥市一所重點中學和一所普通中學的初一、高一新生備110名。其中男女生比例為l:l。為保證調查的數(shù)據(jù)真實、可信,我們采用了不記名的問卷調查方式,當堂發(fā)卷。當堂收卷,當場統(tǒng)計結果。
一、調查內容及結果
二、綜合分析
1.閱讀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閱讀以滿足某種需要的內部狀態(tài),是閱讀的直接原因和內部動力。訶查顯示:中學生閱讀名著的動機多從個人的需要出發(fā)。45%的學生認為閱讀名著可以幫助自己寫好作文,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閱讀的功利化傾向;62%的學生選擇了豐富情感、體味人生,表明中學生正逐步走向成熟,甘益關注社會、人生,這與國家倡導中學生閱讀名著的初衷是吻合的。但是,所推薦的名著作為必讀書目。是中學生必須完成的閱讀任務,這卻遠未能引起教師、家長、學生的足夠重視,只有14%的人選擇此項就是明證。中學生的年齡較小,學習任務重,興趣廣麗易變,缺乏恒心,致使他們的閱讀容易盲目隨意、情緒化、追求趣味性.52%的學生選擇。消邋娛樂”項就不足為怪了。所有這些表明,學生閱讀名著的動機還處在自發(fā)狀態(tài),教師、家長等采取一些訓練手段,從外部培養(yǎng)、激發(fā)、強化學生的閱讀動機,既是教育的重要任務,又是學生閱讀動機形成的基本途徑。
2,當學生不存在智力障礙與知識缺陷時,鬩讀動機的有無和強弱對閱讀的影響就變得至關重要。正是因為有52%的學生闡讀名著是為了消遣娛樂,才有47%、32%的人分別選擇隨意型(無特定的閱讀目的)、消遣型(為娛樂而閱讀);12%的人選擇被迫型(教師和家長要求),這與14%的人選擇“完成閱讀任務”的動機大致相當;還有20%的學生選擇“壓抑型”(家長和教師不允許而偷偷閱讀),很可能是想在緊張的課業(yè)重壓下消遣娛樂,或者想尋找自己的情感寄托;大概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癡迷于文學耐沉醉其中。盡管有54%的學生選擇“求知型”,但是在上述狀態(tài)下閱讀名著,所能獲取的知識必然是零散的、少量的,必然會產(chǎn)生阿讀名著收效甚徽的困惑,既不能直接提高寫作能力,又不能間接促進學習成績的進步。
3.62%的學生認為,閱讀名著對提高學業(yè)成績的作用不大,甚至有阻礙作用。由此推知,目前學生的學習和升學壓力仍然很大,學生重視考分甚于重視自我修養(yǎng)。國家的考試制度如果不做一些凋整,名著閱讀的前景將不容樂觀,一味地指責學生存在著閱讀的功利化傾向,也是不太現(xiàn)實的。
4.由于中睡的大多數(shù)家庭目前還不太富裕。讓每一位中學生都買齊30種名著是程困難的。調查顯示:中學生的藏書量較小。我們需要發(fā)揮家庭藏書,班集體、學校、社會的圈收館等多種渠道的作用。為學生閱讀名著提供充足的書源。鮮亮的封面、嶄新的書面、溫馨的書香、沉甸甸的份量,處處都能讓中學生感覺到一種愉悅的力量,這種力量對讀書人是一種奠名的滋養(yǎng),對閱讀名著是一種巨大的促進。
5.我們知道,信息傳播的多媒體化是信息時代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電影、電視、廣播、互聯(lián)網(wǎng)等音像文化制品夾帶奢令人眼花繚亂的信息撲面而來,它們通過虛擬真實性,直接作用于我們的聽黌、視覺,給我們帶來感官的愉悅。相比之下,學生往往感到白紙黑字的印刷文本是如此的枯操乏味。所以,65%、40%的學生最喜愛通過電影、電視劇、電腦游戲來閱讀名著。但是我們知道,白紙黑字的印刷文本與音像文化制品的最大不同便是恒定性和圖式化,他給我們充分的時何邊讀邊思考,他給我們留下廣闊的創(chuàng)造性闡述空間。音像文化制品則正好與此相反,這樣,它就填平了能指與所指之同的距離。學生長期浸染其中。語言感受能力必然退化,再也體會不出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了,再也把握不了文章的深層意蘊。因此,在當代文化語境中.我們一方面娶考慮學生的閱讀興趣,盡量把必讀的名著拍成電影、電視劇,讓他們先直接感知名著,激發(fā)起他們閱讀名著的熱情;另一方面,又不盲目地迎合學生,嚴格要求他們靜坐下來認真閱讀名著.培養(yǎng)他們對自紙黑字的親近感、認同感,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白紙黑字并不是枯燥乏味的。文字同樣是有聲音的、有色彩的、有生命的、有感情的、有思想的,白紙黑字的背后蘊藏著一個極為豐富的世界。文本閱讀的價值是永遠不可取代的。
6.90%、37%的人最喜歡閱讀小說、散文,而只有16%、20%的人選擇了詩歌、文學評論。這種狀況,一方面是由中學生大腦中各自不同的知識結構、審美情趣、閱讀動機決定的,另一方面是由名著各自不同的閱讀難度、閱讀趣味造成的。閱讀詩歌、文學評論等,對讀者原先已有的各種知識、經(jīng)驗、趣味、素養(yǎng)、動機、鑒賞能力等都有較高的要求。不少學生在平時的課本中較少學習,而在課外又很少接觸,大腦中缺乏一定數(shù)量的相關知識儲備,同化、轉化文學作品中內容的能力較弱,閱讀起來感到比較困難,逐漸喪失了閱讀興趣。因此,在名著網(wǎng)讀的指導過程中,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幫助中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梳理、補充,以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并根據(jù)學生不同學年的知識結構特點和閱讀名著的任務要求。師生共同討論分析。擬定一份三年的名著閱讀計劃,合理搭配各種類型的名著??茖W安排各學年的閱讀任務。
7.只有2%的人選擇最喜愛閱讀文盲文。是我們始料未及的。這表明,當前中學生普遍存在著一種“文化快餐”式的閱讀心理,他們不再有“花阿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閑情逸致,不再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幽思遐想.失去了讀古文時從生澀到感嘆的快感,失去了因細細咀嚼古書中人物思想情感而產(chǎn)生的共鳴。
8.盡管耳前中學生的學習任務比較繁重,但80%的人仍然認為有時間閱讀名著。這是令人欣慰的??墒?4%的人每天讀書的時間低于40分鐘,這又說明學生并沒有很好地利用時間來讀書.他們寧愿沉溺于肥皂劇、卡通漫畫、電腦游戲,閑坐中打發(fā)時問,也不愿坐下來認真地讀幾頁書。這表明在督促、激勵學生利用點滴時間閱讀名著的方面,我們的力度可以加強、應該加強,甚至有必要先在課內安排閱讀名著的時問,直至學生養(yǎng)成讀書習慣后,再逐漸放到課外白讀。
9.90%的學生只是偶爾寫或從來不寫讀書筆記,他們讀名著只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收效必然甚微.有人便感慨“讀書沒用處”。筆者曾就此進行了個別訪談,中學生不寫讀書筆記的原因大致如下:(1)時間緊,無時間寫。(2)怕麻煩。(3)寫了也不看,收效不大。(4)追求情節(jié)而忽略了其他。(5)沒有養(yǎng)成寫筆記的習慣。(6)不知怎樣寫等等。而l0%經(jīng)常寫讀書筆記的同學,其作文水平、閱讀能力、進步速度等都遠遠高于其他同學.他們因從中嘗到了甜頭而樂此不疲,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實踐早已證明,“不動筆墨不讀書”確是讀書的經(jīng)驗之談,它是強化記憶、訓練思維的好方法,是積累知識、練習寫作的好途徑,是治學嚴謹、勤奮刻苦的精神情操的體現(xiàn)。指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應是名著閱讀指導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10.關于讀書交流,出現(xiàn)了一種非常奇怪的現(xiàn)象:64%的學生希望安排讀書交流課.卻只有10%的人愿意在全班交流。這反映了我們的中學生,一方面希望有自己交流的時空,另一方面叉存在普遍的怯場,對自己的交流表達能力很不自信。究其原因,(1)中國的課堂教學多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演講的機會太少,得到訓練的機會更少,因而沒有形成必要的演講技能;(2)有的學生平時讀書不認真.又不愿寫讀書筆記。對所讀的內容記憶模糊或空白。沒有交流的材料,巧嘴難“說”無“米”之炊;(3)學生當眾交流的機會太少.對自己的課堂發(fā)言、公共場合的演說潛能還沒有充分發(fā)現(xiàn)或挖掘,讓其處于“休眠”狀態(tài),但又覺得自己平時課下的交流船力尚可。敢有4l%的人選擇了。說不準”項。我們認為。讀書的方法可以借鑒.讀書的喜悅應該分享,讀書的迷惑需要辨析,讀書的偏差必須糾正,讀書的成果盡量發(fā)表。所有這些,都要求學生有機會多多交流讀書信息。同學之坷、師生之間、長幼之間互相討論交流,能構建起一種閱讀名著的興趣場和信息場。而且,讀書交流課集聽、說、讀、寫、思、表演諸種能力于一體,是訓練中學生諸種能力的最好媒介。因此,安排讀書交流課是指導名著閱讀中重要的一環(huán),不可或缺。勢在必行。79%的人并不反對安排讀書交流課,_只要教師引導正確,就一定能激發(fā)起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讀書心得的信心。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把個人的讀書筆記整理成一篇篇文章,積極向斑報、校報、各級報刊雜志投稿,在更大范圍內交流、爭鳴。社會各級刊物也應該積極為中學生開辟園地.為中學生閱讀名著播蕊吶喊,指點迷津。引導爭鳴。
- 上一篇 : 運用圖式理論訓練學生作文謀篇能力
- 下一篇 : 請救救母語的社會必要教育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