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nèi)新聞
又是一年芳草綠 青石板上再相遇
時間:2017-04-12 08:59 作者: 王亞琴 來源:未知 閱讀次數(shù): 次
合肥七中2017年研學旅行系列報道二
又是一年芳草綠,為更好地實施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走近歷史、擁抱自然、放飛心靈,經(jīng)過一番緊鑼密鼓的籌備,3月30日早晨七時許,全體高一學生整裝待發(fā)。
一團前往紹興,前人曾留詩云:“中華富庶東南勝,天下英才薈紹興”。三國群雄爭鋒,魏晉王謝風流,近代齊聚思想先驅(qū),其中,我們的“民族魂”——魯迅先生更是誕生于此。學生們此次走訪紹興,也正是為了走近魯迅先生,瞻仰先生的精神。
或許是學生們的心中對魯迅先生充滿敬意,對此次研學旅行期待良久,才會對長達七個小時的車程全無半點抱怨之意。抵達紹興時已近下午四點,匆匆吃過“午飯”,學生們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參觀魯迅故里,即使天上正下著雨。正合了那句“窗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在導游的帶領下,學生們下車步行來到了魯迅故里,撐傘避雨,走在青石板路上,在這時節(jié),竟真的生出幾絲“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況味來。環(huán)顧四周,江南水鄉(xiāng)小鎮(zhèn)的模樣漸映眼簾:小橋流水,烏瓦泥墻,柳蔭下是含飴弄孫閑坐的老翁,淺溪旁有捶衣洗菜忙碌著的村婦,荷擔叫賣的小販在青石板上慢慢走過,聲音顯得特別悠揚,偶有幾個農(nóng)夫,步履也是十分輕閑,毫無匆忙倦怠之感……就連那空氣中,也充盈著一種在時間流逝過程中自然積淀下來的古樸的寧靜。
“同學們,來來來,我們先去三味書屋”。不知不覺,學生們已經(jīng)來到了三味書屋的門前。三味書屋并不很大,但收拾得很整齊,時過境遷,一種歷史厚重感環(huán)繞周身。不等導游開口,學生們便開始爭相尋找那個刻在魯迅先生桌上的“早”字。“三味”的意思為:讀經(jīng)味如稻粱,讀史味如肴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挪動腳步,前方竟有一個“三余書屋”,原來,“三余書屋”是“三味書屋”的原名,“三余書屋”的擺放仿照“三味書屋”,學生們可以在這仿真的書屋里坐一坐,體驗一下私塾生活,或者拍照留影。房內(nèi)額枋上懸掛著“三余齋”匾,“三余”取義于《三國志》裴松之注,即董遇所說“為學當以三余,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意思是人們要利用一切空余時間發(fā)奮學習。走到這里,聽到這里,學生們?nèi)粲兴?hellip;…
百草園內(nèi)“百草”茂盛多彩,在如今看來略顯荒涼,不過這卻是魯迅當年最喜歡的“游樂園”。穿過百草園折回,學生們來到了魯迅祖居和魯迅故居,魯迅祖居與魯迅故居內(nèi)不少家具和用品都是當年魯迅用過的原物,其擺放的位置也力求維持原樣,身處其中,腦海中不由浮現(xiàn)出魯迅在此成長的身影。
游魯迅故居,觀三味書屋,訪咸亨酒店,學生們看著古鎮(zhèn)的一磚一瓦,聽著導游的講解,走在青石板間感受著先生的成長之路和奮斗歷程。而一篇篇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祝?!?、《紀念劉和珍君》、《社戲》、《孔乙己》……也隨著眼前的景象而變得鮮活了。
又是一年芳草綠,青石板上,學生們初訪了魯迅先生的故里,卻再相遇了先生的靈魂與精神。
- 上一篇 : 感悟水鄉(xiāng)紹興 擁抱神奇自然
- 下一篇 : 靈山寶相佛參雨 太湖黿頭櫻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