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nèi)新聞
合肥七中教育檔案:教育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時間:2014-02-12 14:50 作者:admin1 來源:未知 閱讀次數(shù): 次
案 例:2007年9月1日,新學期的第一天。秋高氣爽,艷陽普照,彩旗飛揚。“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 提升學校辦學品位”的橫幅標語,懸掛在正對校門的辦公樓上,格外醒目。這標志著合肥七中正式拉開了首屆“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月”活動的序幕。
下午第三節(jié)課,學校隆重召開新學期第一次校會、班會,面向全體學生,詳細解讀《合肥七中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月實施細則》27條,引導學生注重在衛(wèi)生、文明、安全、學習等方面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還專門印發(fā)《給家長一封信》,引導每一位家長積極協(xié)助學校強化孩子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嚴禁帶手機、MP4、首飾等到學校。
一個周五下午1:50,董老師按例在學校大門口值勤。學生們興致勃勃地背著書包走進校園,秋日的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溫暖而和諧。突然,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位推著自行車的同學耳戴著MP4,白色導線格外引人注目。
董老師和藹地把這位同學叫到門衛(wèi)室,“騎自行車耳戴MP4很不安全啊!”“怎么能在安全方面不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呢?”——還沒等董老師話說完,這位同學就漲紅著臉,和董老師爭辯起來,“不準攜帶手機和MP4上學,這是學校對學生自由的橫加干涉!”面對這位同學的過激反應(yīng),董老師先穩(wěn)住了他的情緒,然后讓他抓緊時間進教室上課。
遠望著這位學生跨進教室,董老師心生感慨: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絕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師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理解、尊重、服從、配合學校的規(guī)范管理。
這位在大庭廣眾之下和董老師“頂撞”的學生叫阿亮。
阿亮很有個性,凡事喜歡動腦子,有自己的見解;但處在青春期,很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事發(fā)當天晚上,他寫完作業(yè),躺在床上,下午發(fā)生的事情,像電影畫面一樣,在腦海里過濾一遍又一遍。他不由地想起:正是因為自己曾經(jīng)迷戀MP3音樂、上課玩手機,學習成績才大幅度下滑;平時對學校的教育,只當作耳旁風;今天董老師的勸說很在理,自己竟然聽不進去。學校的良苦用心,為了誰呢?還不是為了我們嗎?
他越想越追悔莫及!
星期一上午,阿亮在課間找到了班主任,深刻檢討自己上周五的錯誤表現(xiàn),主動要求向董老師道歉。
看著阿亮一臉后悔的神態(tài),班主任笑了。因為董老師當天對他說過,“阿亮如果想不通,要耐心做好他的思想工作”。而班主任非常了解阿亮,“他會主動找我承認錯誤的!”。果然,他主動來了,而且態(tài)度又是這樣誠懇。孩子嘛,他就是個孩子!
MP4風波對阿亮觸動很大。他好像突然醒悟了,一改過去自由散漫的狀態(tài),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阿亮讀高三,一年沒有戴MP4上學、沒有帶手機進校園。規(guī)范的行為、勤奮的態(tài)度,讓同學們刮目相看!一年來,他和同學們一道,在教室柔和的燈光下認真地上晚自習。功夫不負有心人,阿亮在合肥市三次模擬考試中,一次比一次考得好;在第三次??贾?,阿亮考出546分的好成績。
高考前夕,阿亮找到班主任,飽含深情地說:“高中三年學習生活就要過去了,馬上就要離開七中這溫馨的校園,心里很不是滋味,因為我已經(jīng)深深愛上了母校七中!”
感 悟:當代中學生使用手機、MP4等已司空見慣,也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少數(shù)學生不能很好地把持自己,家長為其配置手機、MP4的初衷和孩子的實際使用情況相去甚遠!為此,我校禁止學生帶手機、MP4進校園。
阿亮同學對學校的禁令從抵觸、到理解、再到行動中的自律,這個變化過程就是他行為習慣歷經(jīng)淬火、洗禮的過程;一次小小的思想沖突與碰撞,也是他日臻成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催化劑。他的成功轉(zhuǎn)變實例證明了我校一系列強化管理的舉措是十分對路的!
為此,學校決定:將“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月”活動納入學校常規(guī)管理中,把每學期開學第一個月確定為“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月”。自2008年春季開學,又補充一條細則——規(guī)范學生作業(yè)的習慣:按時、獨立完成各種作業(yè),按時收繳作業(yè),杜絕抄襲作業(yè)或不交、遲交作業(yè)現(xiàn)象。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十分注重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他認為,教育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我校正認真踐行著葉老的教育思想,促進學校校風、班風、學風建設(shè)再躍一個新臺階!
理 念:成熟的思想形成規(guī)范的行為,規(guī)范的行為形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形成健全的性格,健全的性格決定人生的命運!
下午第三節(jié)課,學校隆重召開新學期第一次校會、班會,面向全體學生,詳細解讀《合肥七中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月實施細則》27條,引導學生注重在衛(wèi)生、文明、安全、學習等方面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還專門印發(fā)《給家長一封信》,引導每一位家長積極協(xié)助學校強化孩子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嚴禁帶手機、MP4、首飾等到學校。
一個周五下午1:50,董老師按例在學校大門口值勤。學生們興致勃勃地背著書包走進校園,秋日的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溫暖而和諧。突然,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位推著自行車的同學耳戴著MP4,白色導線格外引人注目。
董老師和藹地把這位同學叫到門衛(wèi)室,“騎自行車耳戴MP4很不安全啊!”“怎么能在安全方面不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呢?”——還沒等董老師話說完,這位同學就漲紅著臉,和董老師爭辯起來,“不準攜帶手機和MP4上學,這是學校對學生自由的橫加干涉!”面對這位同學的過激反應(yīng),董老師先穩(wěn)住了他的情緒,然后讓他抓緊時間進教室上課。
遠望著這位學生跨進教室,董老師心生感慨: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絕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師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理解、尊重、服從、配合學校的規(guī)范管理。
這位在大庭廣眾之下和董老師“頂撞”的學生叫阿亮。
阿亮很有個性,凡事喜歡動腦子,有自己的見解;但處在青春期,很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事發(fā)當天晚上,他寫完作業(yè),躺在床上,下午發(fā)生的事情,像電影畫面一樣,在腦海里過濾一遍又一遍。他不由地想起:正是因為自己曾經(jīng)迷戀MP3音樂、上課玩手機,學習成績才大幅度下滑;平時對學校的教育,只當作耳旁風;今天董老師的勸說很在理,自己竟然聽不進去。學校的良苦用心,為了誰呢?還不是為了我們嗎?
他越想越追悔莫及!
星期一上午,阿亮在課間找到了班主任,深刻檢討自己上周五的錯誤表現(xiàn),主動要求向董老師道歉。
看著阿亮一臉后悔的神態(tài),班主任笑了。因為董老師當天對他說過,“阿亮如果想不通,要耐心做好他的思想工作”。而班主任非常了解阿亮,“他會主動找我承認錯誤的!”。果然,他主動來了,而且態(tài)度又是這樣誠懇。孩子嘛,他就是個孩子!
MP4風波對阿亮觸動很大。他好像突然醒悟了,一改過去自由散漫的狀態(tài),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阿亮讀高三,一年沒有戴MP4上學、沒有帶手機進校園。規(guī)范的行為、勤奮的態(tài)度,讓同學們刮目相看!一年來,他和同學們一道,在教室柔和的燈光下認真地上晚自習。功夫不負有心人,阿亮在合肥市三次模擬考試中,一次比一次考得好;在第三次??贾?,阿亮考出546分的好成績。
高考前夕,阿亮找到班主任,飽含深情地說:“高中三年學習生活就要過去了,馬上就要離開七中這溫馨的校園,心里很不是滋味,因為我已經(jīng)深深愛上了母校七中!”
感 悟:當代中學生使用手機、MP4等已司空見慣,也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少數(shù)學生不能很好地把持自己,家長為其配置手機、MP4的初衷和孩子的實際使用情況相去甚遠!為此,我校禁止學生帶手機、MP4進校園。
阿亮同學對學校的禁令從抵觸、到理解、再到行動中的自律,這個變化過程就是他行為習慣歷經(jīng)淬火、洗禮的過程;一次小小的思想沖突與碰撞,也是他日臻成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催化劑。他的成功轉(zhuǎn)變實例證明了我校一系列強化管理的舉措是十分對路的!
為此,學校決定:將“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月”活動納入學校常規(guī)管理中,把每學期開學第一個月確定為“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月”。自2008年春季開學,又補充一條細則——規(guī)范學生作業(yè)的習慣:按時、獨立完成各種作業(yè),按時收繳作業(yè),杜絕抄襲作業(yè)或不交、遲交作業(yè)現(xiàn)象。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十分注重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他認為,教育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我校正認真踐行著葉老的教育思想,促進學校校風、班風、學風建設(shè)再躍一個新臺階!
理 念:成熟的思想形成規(guī)范的行為,規(guī)范的行為形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形成健全的性格,健全的性格決定人生的命運!
- 上一篇 : 合肥七中師生聆聽諾貝爾獎得主報告會
- 下一篇 : 合肥七中緊急情況疏散演練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