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nèi)新聞
碰瓷
時間:2014-02-12 13:54 作者:admin1 來源:未知 閱讀次數(shù): 次
(蘇北)
“碰瓷”是古玩業(yè)的一句行話,意指不法之徒在攤位上擺賣古董瓷器時,常常別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往路中央擺放,專等路人或顧客不小心碰壞,他們便可以借機訛詐。
這段文字是特意從網(wǎng)上下載的,在此引用想說明老師在教育工作中的現(xiàn)狀,似乎時時處于“碰瓷”的境地中:老師是路人或顧客,學生是易碎裂的瓷器,那些別有用心的不法之徒是誰呢?其實,只要你仔細想一想,就會立刻明白,“不法之徒”就是“應試教育”。
瓷器,晶瑩剔透,光潔如玉,造型典雅,讓人愛不釋手,嘆為觀止,但是它們很脆弱、易碎;學生,青春靚麗,活潑可愛,聰明智慧,讓老師們愿意為他們付出心血和汗水,但是他們感情脆弱,害怕受到挫折。
我們的孩子們,被精心呵護的還不夠嗎?他們被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和父母捧在手心、捂在胸口,已經(jīng)讓老師真得不敢說一聲,盡管老師們是善意的批評。整個社會都高度關(guān)注著教育,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在社會的放大鏡下備受檢驗。以至于瓷器們都感覺到,老師比他們的家長還要愛護他們,過度的關(guān)愛讓他們已經(jīng)承受不了愛之重。
這樣就給教育者提出了一個嚴肅而又嚴峻的課題:一方面,有的老師,面對有缺點、錯誤的學生,不敢去碰,不敢去進行課堂管理,只能放任孩子自由散漫。我認為這是“教不嚴,師之惰”的具體表現(xiàn),是想做一名好老師之大忌;另一方面,有的老師積極去“碰瓷”,充滿愛心,具備膽識,講究方法,教育和幫助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哪怕是誤入歧途的學生。
有這么一個真實的故事,也許可以對不敢或者不愿去“碰瓷”的老師提供一個借鑒。
劉均(化名,下同)是個聰明的孩子,兄弟倆人。父母從鄉(xiāng)下到北京做點服裝生意,掙到一點錢。為了兄弟倆上學,在合肥買了一套房子。人說30 不學藝,劉均的父親已經(jīng)40多歲了,服裝無法賣只好去學開車,自己開車自己為客戶送家具,那份辛苦不用說了。劉均的母親在拾掇家務,照顧他們爺仨個。再說劉均本人,他在家排行老二,他的哥哥比他大一歲,在一所普通學校上學。由于他的學習成績也比哥哥好,他父親安排他在南面向陽的房間住,夏天他的房間有空調(diào)。他哥哥在北面的房間住,夏天只有電風扇。他在家庭中地位可見一斑。脫胎于家庭教育的瓷器就這樣擺放在合肥七中王天嬌老師的班級里了。
王天嬌老師,她是用教育者崇高的職業(yè)良心去“碰瓷”的。
高二年級剛開始來到王老師這個班集體的時候,劉均的表現(xiàn),可以用自由散漫來概括。他可以隨意遲到,交作業(yè)要看他是否高興,上課小話不斷。王老師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和別的學生不同,因為剛到一個新的班級,學生從心理上講是要求進步的,把自己好的一面表現(xiàn)出來給班主任看。而這個孩子,我行我素,拿校紀校規(guī)根本不當一回事。王老師憑借著教師的責任感,認真找劉均談話,對他的行為習慣給予了嚴厲的批評,嚴肅地指出他錯誤的性質(zhì)及后果。
王天嬌老師,她是用教育者永不言棄的耐心去“碰瓷”的。
作為老師都知道,教育好一名學生,改變他的壞的行為習慣,絕對不是一次兩次就能見效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似乎在兩個跑道上賽跑,比耐力、比信心、比時間。有了王老師的約法三章,劉均在學校不犯小錯小誤,似乎表現(xiàn)好了,可是學習情況卻有點糟糕。終于有一天,他在上王老師的課時,爬在課桌上睡著了。王老師通過家訪,才恍然大悟。劉均已經(jīng)厭倦了父母唉聲嘆氣的教育,也厭煩了學校日復一日的課堂生活,準備在網(wǎng)絡游戲的虛擬世界里找快樂,學校學習、家庭溫暖、老師教誨都被他拋到爪哇國去了。王老師先后六次利用休息時間到他家家訪,和家長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劉均交流感情。在校期間,劉均只要有違紀現(xiàn)象,王老師就按章辦事,不給他一點喘息的機會去犯錯誤,不讓他離開王老師的教育視野。
王天嬌老師,她是用偉大純潔的母愛去“碰瓷”的。
劉均同學就這樣在學??目慕O絆熬到了合肥市“三模”,面對自己的成績,幾乎看不見光明和希望的他竟開始夜不歸宿,到他初中時的同學家混去了。王老師又一次來到劉均的家,劉均當時是十分不情愿再讓老師來家的,但是當他得知王老師的孩子獨自一人在家復習迎接中考的時候,他被深深地觸動了,那尚未熄滅的希望的火苗,又重新燃燒了起來。最終,劉均以二本的成績跨入大學神圣的殿堂。
王天嬌老師“碰” 劉均同學這個“瓷”,用“良心”、“耐心”、“愛心”去揩拭瓷器上的污垢,讓他重新煥發(fā)固有的質(zhì)地和光澤。王天嬌老師“碰瓷”的做法,值得我們的老師很好的借鑒。
面對千萬個“窯口”燒出來的瓷器,我們的老師應該學會使用不同的欣賞眼光:
贊美——饋贈給心中充滿陽光的孩子;
鼓勵——傳達給已經(jīng)開始奮起的孩子;
信心——播撒給永不甘心落后的孩子;
表揚——獎勵給始終積極向上的孩子;
提示——溫馨地給首次犯錯誤的孩子;
批評——嚴格地給犯多次錯誤的孩子;
懲戒——嚴肅地給屢教不改的孩子;
懲罰——嚴厲給站在懸崖邊緣的孩子;
愛心——真情地獻給天下所有的孩子。
“碰瓷”是古玩業(yè)的一句行話,意指不法之徒在攤位上擺賣古董瓷器時,常常別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往路中央擺放,專等路人或顧客不小心碰壞,他們便可以借機訛詐。
這段文字是特意從網(wǎng)上下載的,在此引用想說明老師在教育工作中的現(xiàn)狀,似乎時時處于“碰瓷”的境地中:老師是路人或顧客,學生是易碎裂的瓷器,那些別有用心的不法之徒是誰呢?其實,只要你仔細想一想,就會立刻明白,“不法之徒”就是“應試教育”。
瓷器,晶瑩剔透,光潔如玉,造型典雅,讓人愛不釋手,嘆為觀止,但是它們很脆弱、易碎;學生,青春靚麗,活潑可愛,聰明智慧,讓老師們愿意為他們付出心血和汗水,但是他們感情脆弱,害怕受到挫折。
我們的孩子們,被精心呵護的還不夠嗎?他們被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和父母捧在手心、捂在胸口,已經(jīng)讓老師真得不敢說一聲,盡管老師們是善意的批評。整個社會都高度關(guān)注著教育,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在社會的放大鏡下備受檢驗。以至于瓷器們都感覺到,老師比他們的家長還要愛護他們,過度的關(guān)愛讓他們已經(jīng)承受不了愛之重。
這樣就給教育者提出了一個嚴肅而又嚴峻的課題:一方面,有的老師,面對有缺點、錯誤的學生,不敢去碰,不敢去進行課堂管理,只能放任孩子自由散漫。我認為這是“教不嚴,師之惰”的具體表現(xiàn),是想做一名好老師之大忌;另一方面,有的老師積極去“碰瓷”,充滿愛心,具備膽識,講究方法,教育和幫助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哪怕是誤入歧途的學生。
有這么一個真實的故事,也許可以對不敢或者不愿去“碰瓷”的老師提供一個借鑒。
劉均(化名,下同)是個聰明的孩子,兄弟倆人。父母從鄉(xiāng)下到北京做點服裝生意,掙到一點錢。為了兄弟倆上學,在合肥買了一套房子。人說30 不學藝,劉均的父親已經(jīng)40多歲了,服裝無法賣只好去學開車,自己開車自己為客戶送家具,那份辛苦不用說了。劉均的母親在拾掇家務,照顧他們爺仨個。再說劉均本人,他在家排行老二,他的哥哥比他大一歲,在一所普通學校上學。由于他的學習成績也比哥哥好,他父親安排他在南面向陽的房間住,夏天他的房間有空調(diào)。他哥哥在北面的房間住,夏天只有電風扇。他在家庭中地位可見一斑。脫胎于家庭教育的瓷器就這樣擺放在合肥七中王天嬌老師的班級里了。
王天嬌老師,她是用教育者崇高的職業(yè)良心去“碰瓷”的。
高二年級剛開始來到王老師這個班集體的時候,劉均的表現(xiàn),可以用自由散漫來概括。他可以隨意遲到,交作業(yè)要看他是否高興,上課小話不斷。王老師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和別的學生不同,因為剛到一個新的班級,學生從心理上講是要求進步的,把自己好的一面表現(xiàn)出來給班主任看。而這個孩子,我行我素,拿校紀校規(guī)根本不當一回事。王老師憑借著教師的責任感,認真找劉均談話,對他的行為習慣給予了嚴厲的批評,嚴肅地指出他錯誤的性質(zhì)及后果。
王天嬌老師,她是用教育者永不言棄的耐心去“碰瓷”的。
作為老師都知道,教育好一名學生,改變他的壞的行為習慣,絕對不是一次兩次就能見效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似乎在兩個跑道上賽跑,比耐力、比信心、比時間。有了王老師的約法三章,劉均在學校不犯小錯小誤,似乎表現(xiàn)好了,可是學習情況卻有點糟糕。終于有一天,他在上王老師的課時,爬在課桌上睡著了。王老師通過家訪,才恍然大悟。劉均已經(jīng)厭倦了父母唉聲嘆氣的教育,也厭煩了學校日復一日的課堂生活,準備在網(wǎng)絡游戲的虛擬世界里找快樂,學校學習、家庭溫暖、老師教誨都被他拋到爪哇國去了。王老師先后六次利用休息時間到他家家訪,和家長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劉均交流感情。在校期間,劉均只要有違紀現(xiàn)象,王老師就按章辦事,不給他一點喘息的機會去犯錯誤,不讓他離開王老師的教育視野。
王天嬌老師,她是用偉大純潔的母愛去“碰瓷”的。
劉均同學就這樣在學??目慕O絆熬到了合肥市“三模”,面對自己的成績,幾乎看不見光明和希望的他竟開始夜不歸宿,到他初中時的同學家混去了。王老師又一次來到劉均的家,劉均當時是十分不情愿再讓老師來家的,但是當他得知王老師的孩子獨自一人在家復習迎接中考的時候,他被深深地觸動了,那尚未熄滅的希望的火苗,又重新燃燒了起來。最終,劉均以二本的成績跨入大學神圣的殿堂。
王天嬌老師“碰” 劉均同學這個“瓷”,用“良心”、“耐心”、“愛心”去揩拭瓷器上的污垢,讓他重新煥發(fā)固有的質(zhì)地和光澤。王天嬌老師“碰瓷”的做法,值得我們的老師很好的借鑒。
面對千萬個“窯口”燒出來的瓷器,我們的老師應該學會使用不同的欣賞眼光:
贊美——饋贈給心中充滿陽光的孩子;
鼓勵——傳達給已經(jīng)開始奮起的孩子;
信心——播撒給永不甘心落后的孩子;
表揚——獎勵給始終積極向上的孩子;
提示——溫馨地給首次犯錯誤的孩子;
批評——嚴格地給犯多次錯誤的孩子;
懲戒——嚴肅地給屢教不改的孩子;
懲罰——嚴厲給站在懸崖邊緣的孩子;
愛心——真情地獻給天下所有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