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科研論文
嚴慈相繼 把握分寸
時間:2016-11-20 22:22 作者:程靜 來源:未知 閱讀次數(shù): 次
在新校的兩年時間里,看到許多老師為了學生不辭辛勞,尤其是班主任們更是為了班級的管理工作嘔心瀝血。但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雖然大家都很辛苦,不同的班級學生對班主任的評價卻不同,教育效果也不盡相同。有的班級學生對班主任很佩服,班級各方面表現(xiàn)都挺好;也有的班級學生對班主任喜歡的不得了,但是班級的學習成績卻不容樂觀;還有些學生似乎對班主任的付出并不領情,甚至經常給班主任“找麻煩”。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呢?究其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其中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應該是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時能不能做到嚴慈相繼,在處理問題時能不能把握好分寸,會直接導致管理的效果大相徑庭。
那么作為班主任應該如何教育管理學生呢?我回憶了一下自己的班主任經歷,就以下面這件事情為例進行自我反思。
事情發(fā)生在2015年9月,高二新學期開學不久,一個周日學生返校之后。當天我讓課代表把收齊的數(shù)學作業(yè)放在講臺上,我親自檢查一遍。因為數(shù)學對于文科班的學生來說特別重要,所以為了表示班主任對數(shù)學這門學科的高度重視,我會在新學期開學時親自檢查一兩次數(shù)學作業(yè),把個別不認真的孩子找出來,給以警告。這樣有利于引導全班同學更加重視數(shù)學作業(yè)。
在檢查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兩位男同學張某和王某的作業(yè)很馬虎,字跡潦草,只有答案,沒有任何做題痕跡和訂正的地方,我感覺他們的作業(yè)應該是抄參考答案的。為了震懾班級,我在自習課前當著同學們的面質問他們:“數(shù)學作業(yè)是不是自己做的?!”本以為他們會不好意思、承認錯誤,然后我再好好批評一下他兩,同時也顯示一下——我這個班主任不是好胡的!可張同學就是不承認抄作業(yè),還不屑地說:“這次作業(yè)很簡單,所以不用打草稿,全對,也不用訂正。”一旁的王同學原本很膽小,但是看到張同學死不承認,表情竊喜,也說是自己做的。
班主任應該都會遇到這樣犯了錯不承認的學生,我的經驗告訴我,在班級建立之初一定要給這樣的同學代表一個“下馬威”,用我的話說就是“殺猴給雞看”,一定要讓同學們知道什么都逃不過班主任的眼睛,以后都要誠實做人、誠實做事。
我心想:小樣,不承認,就當我沒有辦法啦?于是繼續(xù)說:“既然你們都說是自己做的,題目又那么簡單,那我現(xiàn)在就去找兩份空白作業(yè)來,你們當著我面重新做一遍。”
沒想到的是王同學一口答應:“可以!”
于是我故意說:“第一遍做都全對,這重做一遍肯定得是全對了?”
“好!”
“要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做不完,或者沒有做全對怎么辦?”
“隨便老師怎么辦!”
我沒想到這孩子還這么理直氣壯,只好嚇唬嚇唬他:“哪怕錯一題,就不要再念了,我立刻打電話叫家長來把你們接走。”其實我不可能這么做,只是讓他們知道事情一旦敗露結果會更嚴重,還是現(xiàn)在承認錯誤的好??墒浅龊跷乙饬?,他們依然不承認,愿意接受“挑戰(zhàn)”。我沒辦法只好去辦公室找來空白作業(yè)一人一份,開始做。
站在講臺上我一直在觀察,發(fā)現(xiàn)張同學時而停筆皺眉,明顯不自信的樣子??墒峭跬瑢W一直奮筆疾書,做得很投入。我都有點不自信了,難道真的錯怪他了?于是我又拿起他的作業(yè)和答案對了一下,發(fā)現(xiàn):證明題的文字表述和標點都和答案一模一樣,但是和其他同學的都不一樣。于是我可以斷定,這個作業(yè)確實是抄答案的。但是我又想:會不會這次作業(yè)確實太簡單,萬一他要是真的做全對了怎么辦?但這時已經沒有辦法了,我只能暗自期待他錯一題了。后來仔細想一想,一份練習小題大題加起來20題左右,作為七中文科班的學生如果能一次做全對,沒有任何失誤,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結果出來了,也確實如我所料,按照練習規(guī)定的時間,張同學沒做完,還錯了3題;王同學做完了,除一題筆誤外,還錯了一題。在事實面前兩位同學只好承認了錯誤——作業(yè)是抄答案的,覺得這段時間學的知識點很簡單,以為自己能做全對,就想蒙混過關。說句實在話,當我看到這個結果時,真的很慶幸王同學錯了一題,使得這次的“斗智斗勇”,我險勝。當然我表面上還是自信滿滿的以此為例教育了全班同學:你們以為這次作業(yè)簡單就可以胡了?我教了這么多年書了,不知道你們幾斤幾兩?你們當中能有多少人連著做20題,一點失誤都沒有?難題不會,容易題又錯,就是眼高手低!作為文科生得數(shù)學者得天下,不懂嗎?毛主席說過:知識的問題是一個科學問題,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決定的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誠實和謙遜的態(tài)度。好好想想主席的話吧!
一番慷慨激昂的講話,聽得全班同學們鴉雀無聲、一動不動,各個若有所思,教育效果很是讓人滿意。但是等我回過頭來看到兩個犯錯的孩子,問題來了,這兩個學生怎么處理?說話要算話?。≌f過要家長來接回家的,原本是嚇他們,哪知道他們還真敢“挑戰(zhàn)”,這下怎么辦?唉……
集體教育完畢后,讓兩個孩子跟我到辦公室來接受單獨教育,在從教室到辦公室的40米路程中,我就在想:我是不可能找家長來的,我該怎么給自己找個臺階下呢?因為我原本就沒想找家長來,這么晚了、這么點小事,也不可能找家長來。
在辦公室里,我先讓兩位學生做了反思,然后問要不要打電話請家長來接回家?他倆都沉默了。這時我開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我班主任從來都是說算話的,但是現(xiàn)在打電話給你們家長,他們會是什么心情?張同學你家長還在外地,他們這個時候開車趕過來路上出了什么事,誰負責?!”此時停頓,只見之前還嘴硬的王同學,眼睛一紅,眼淚在眼眶里直打轉;張同學也深深的低下了頭……“老師我們錯了,給我們一次機會吧……”臺階終于鋪好。“雖然你們今天犯了錯,但是我看得出來你們都是孝順的孩子,我就給你們一次機會,這件事就不告訴家長了,今后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踏踏實實,做個誠實的人,做一個真正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兩個人的眼淚終于奪眶而出,不知道是感動、還是高興,應該都有吧。
“如果再有下次,我可要新賬老賬一起算!”
“好,謝謝老師!謝謝老師……”
最后我會讓學生寫一份反思交給我,作為教育過程的證明,也作為對學生的震懾,和對全班同學的一個交代,希望學生今后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這件事情之后,我也對自己的教育過程進行了反思:
其一,萬一王同學碰巧真做了全對,我該怎么辦?
事情處理完后,我仍心有余悸,因為后來從同學們那了解到,這次作業(yè)確實非常簡單,這部分內容考試時,大多同學都95分以上,所以這次“過招”是險勝。但是仔細想想,這也是建立在我對七中文科學生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當然就算王同學碰巧全做對了,我也會有其他的辦法,畢竟紙是包不住火的,畢竟高一我教過他一年政治,對他也是有所了解的。
其二,有沒有必要在班級同學面前批評學生呢?
正常情況下,是最好不要在公開的場合批評學生的,尤其是對于高中的學生,他們已經快成年了,都有很強的自尊心。所以一般情況下,我都會給孩子機會,尤其是第一次犯錯不會當著同學面批評,如果是要提醒班級里的其他同學,也盡量不點名批評。但是,我個人認為在班級剛建立時,給學生一個“下馬威”是必須滴。作為班主任首先要樹立威信,說白了就是要能管得住學生,所以在班級建立之初就要立好規(guī)矩,要讓學生知道班主任的底線是什么,當然也要讓學生明白立這些規(guī)矩的道理!所以利用一兩次公開批評學生的機會,讓大家了解班主任嚴厲的一面,保證今后全班同學對班主任的要求都能認真執(zhí)行。
其三,如何管理班級的“刺頭”同學呢?
每個班都有個別調皮的同學,這些孩子可能是因為比較有個性有主見,比較聰明靈活,有時顯得不容易服從管理,對于這樣的同學我認為先要正確引導、感化他,通過私下談話讓他們知道老師很欣賞他,希望他好好努力。這些孩子有時表現(xiàn)得和大家不一樣其實就是想引起別人注意,如果他知道老師已經對他很認可,對他抱很大期望,他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也就可以朝著你希望的方向發(fā)展了。但是如果個別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還是要嚴厲批評,絕不姑息。如果開學之初,班主任能嚴慈相繼教育好、感化好班級的“刺頭”學生,那么全班同學就自然會佩服班主任,也就更服從班主任管理,良好的班風也就逐漸形成。但是如果班主任“搞不定”這個別學生,那其他同學就會紛紛效仿,再想形成良好的班風也就難上加難了。
其四,班級學生犯了錯要不要通知家長,要不要送去級部?
這個問題真的需要分情況討論了。作為班主任,我是從來就不喜歡請家長來學校、也從來不喜歡把學生送到級部去的。第一,跟家長打小報告、動不動就把學生送去級部會導致學生的反感;第二,總是跟家長告狀或者把學生送去給主任處理,顯得班主任沒有能力,自己教育不好學生。所以我會告訴學生:“你們都是孩子,犯錯不要緊,遇到事情首先要對我這個班主任坦誠,你要相信程老師是愛你的,是為你好的!如果你們配合,知錯就改,在程老師心里還是好孩子,不要我們之間解決不了,非得請家長來,或者送到學校去解決!”學生對我的這個觀點都非常贊成和支持,帶班主任9年時間我只送過一個學生去過政教處,我?guī)У陌嗉壷两褚矝]有人被學校處分過。當然我的這種做法是建立在一定經驗的基礎上的,在我剛帶班主任時遇到自己沒有把握的情況,我會去請教老教師或者級部主任,按照他們給的建議去處理問題。但是如果遇到事情比較嚴重、影響較大,比如學生離家出走、安全問題等,那就必須及時向學校報告。
最后,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時,要把握好說話的分寸,不能說過頭的話。比如在這件事中,我本來想嚇唬學生,請家長來接回家不要念了,其實沒有真想這么做,班主任也沒有權利私自把學生趕回家。沒想到最后被學生逼到非得兌現(xiàn)自己的話。好在還算機智,找了個合適的理由,給學生一次機會,也給自己一個臺階下。
通過這件事情,相信學生是會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會明白老師的苦心,作為老師的我也是有收獲的。
(此文為合肥七中2016年德育論壇獲獎論文)
- 上一篇 : 寄宿制高中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xiàn)、原因及應對策略
- 下一篇 : 淺談批評教育